掌上濟寧訊(記者 張靜涵)2月初,我市印發了《濟寧市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決定大幅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困難人員就業。2月28日上午,濟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行動方案》內容作出詳細介紹。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創設10.32萬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8.4萬個、占81.4%。2022年、2023年每年安排公益性崗位3.44萬個,2024年、2025年每年安排公益性崗位1.72萬個。此次行動開發的城鄉公益性崗位較以往大幅擴容,且鄉村公益性崗位占比較高,約占80%。城鄉公益性崗位的安置對象,主要包括6類人員。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主要是貧、弱、殘、老等4類人員,包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低收入人口、殘疾人和45—65周歲人員;城鎮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主要是“零就業家庭”人員和大齡失業人員等2類人員。
《行動方案》所提供的崗位開發堅持需求導向、公益屬性的原則,設立公共管理類、公共服務類、社會事業類、設施維護類、社會治理類等崗位。2022年鄉村公益性崗位設置,以道路養護保潔、扶殘助殘、勞動保障協理等為重點,各縣(市、區)結合當地發展需求,開發荒山綠化、文物保護、景區協管等特色崗位。
記者了解到,鄉村公益性崗位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萬元,由省、市、縣三級分擔。其中,對財政困難縣,省、市、縣的分擔比例為60%、20%、20%;對非財政困難縣,省、市、縣的分擔比例為40%、20%、40%。城鎮公益性崗位所需資金按現有渠道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城鄉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由過去的“參照”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統一實行政府補貼,由縣(市、區)按月發放。同時,為在崗人員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崗位退出人員有就業需求的,人社部門將繼續提供技能培訓、崗位推薦等服務,提升其再就業能力;有創業需求的,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各項政策扶持;對生活困難并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實現“人員退出、幫扶不斷”。
據了解,當前,我市已全面開展安置對象的精準摸排和崗位的開發設置,目前崗位開發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