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濟寧訊(記者 張靜涵)12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濟寧市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爭創營商環境創新改革示范區為目標,深度實施政務服務創新改革行動,圍繞解決企業群眾辦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以系統化思維、數字化應用為重點,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推進集約化辦事、智慧化服務實現新的突破,“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更好辦易辦,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更好滿足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需求。
112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一窗受理”
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市以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提質擴面。其中涵蓋,全面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市縣兩級為民服務中心均按照分領域綜合一窗打造,設置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社會事務、稅務、公安、不動產、社保醫保等領域綜合受理窗口,綜合窗口比例超過95%,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并聯審批、內部流轉辦理、統一窗口出件”服務模式。112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一窗受理”,逐項編制完善了標準化工作流程和辦事指南,完成市縣鎮村四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核查,推進市域內政務服務“協同化管理、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并且,持續完善全覆蓋政務服務體系。完善市縣鎮村四級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統一建設規模、統一進駐事項、統一網絡平臺、統一服務標準,為每個鄉鎮(街道)為民服務中心配備6-8名專職人員,加強基層工作力量。建成標準化村級便民服務站4680個,可幫辦代辦事項53個。加強推進“政銀合作”,全面與郵政、通訊、銀行、社區、大型商超合作,推廣使用濟寧“e政務”自助終端245臺,把政務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今年全市156萬退休人員實現了靜默無打擾認證
同時,我市以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提速增效。持續提升“一網通辦”水平。加強數據聯通,在全省率先打通53個國家和省業務系統,完成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站點建設,全市14000余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上網運行,網上可辦率99.2%,可全程網辦率93.7%?!皭凵綎|”APP濟寧分廳接入應用2372項,實名注冊用戶511萬人、占常駐人口61.2%。
全面普及“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發票、掃碼辦事、刷臉辦事、無感審批”數字化應用。身份證、營業執照等證明材料在辦理700余項高頻事項時免提交;建立網上申報歷史材料庫,466種電子證照可與網上服務事項的申報材料實現關聯調用。三是加快推行全程電子化。醫療廣告審查、印鑒卡審批、圖書期刊印刷委托備案、超限車輛通行、戶外廣告審批等70個事項實現全程電子化審批;“建筑業企業資質簡單變更”、“成品油零售經營批準證書變更”、“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資質審批”等20多項事項實現“秒批秒辦”。四是開展惠民補貼待遇資格靜默認證。運用數據建模手段,精準分析存活和死亡人員86萬次,18類應停發補貼人員3623人,可續發補貼人員33.2萬人,今年全市156萬退休人員實現了靜默無打擾認證。
夯實數據基礎,不斷提升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
發布會中另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市大數據中心夯實數據基礎,加強對優政、惠民、興業的支撐,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全方位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
為了深化數據資源共享應用,市大數據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級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升級改版,開展數據目錄規范化梳理工作,將原來分散在不同部門、不同系統的政務數據進行整合、匯聚、治理。目前平臺已發布全市規范化政務數據目錄1.4萬余個,發布數據庫服務、接口服務各1.1萬個,累計為150個市級部門單位,14個縣(市、區)829個縣級部門單位提供共享服務,累計調用服務4.8億次,通過一體化大數據平臺打造了一批大數據典型應用案例。
不僅如此,市大數據中心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打造典型惠民惠企場景。為推動各部門加強大數據在政務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以數字濟寧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濟寧市大數據創新應用突破行動方案》,聯合40余家市級部門單位,打造了一批惠民惠企應用。建設惠企通服務平臺,推進一站式惠企服務。平臺實現政策發布、宣傳解讀、免申即享、公益培訓、融資服務、專業服務、人才對接等一站式服務。匯聚中央、省、市政策7萬余條,實現841家企業政策“一鍵匹配”,40家專業服務機構提供九大類近62項專業服務、276場專項政策解讀培訓。相關政策“免申即享”,“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吸納困難就業人員就業社保補貼”實現“不來即享”,目前平臺線上發放590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獎補資金至59家高新技術企業,并實現20個部門的77項惠企補貼事項線上對外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