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市國資委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和爭先進位目標,以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主線,不斷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相融互促,不斷推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相輔相成,不斷推動國資監管上水平與“雙招雙引”求實效相得益彰。特別是今年以來,以鞏固企業瘦身成果為主要抓手,深入推進市管企業三項制度改革走深走實,多措并舉不斷夯實各級企業責任,在管理人員“能下”、員工“能出”、收入“能減”上均取得新突破。同時,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充分調動了骨干力量積極性,激發了企業內生動力和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截至10月底,市管企業資產總額1694.3億元,同比增長30.9%;凈資產521.7億元,同比增長19.5%。1-10月份,實現營業總收入450.3億元,同比增長106.9%;利潤總額24.3億元,同比增長55.1%。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得益于三項制度改革的助推,為我市國企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充分發揮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在推動市管企業三項制度改革中的“牛鼻子”作用,推動市管企業在各級子企業全面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截至10月底,已選取6戶市場競爭充分、治理結構完善的市管企業權屬企業,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建立規范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預計今年年底前,各級子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戶數占比達70%以上,到明年七一前,各級子企業將全面實行。
持續精簡優化市管企業集團總部及各級子企業管理機構,把合理控制各級管理人員占比作為檢驗企業瘦身成效的“試金石”。2020年,率先在市管企業集團總部推行了機構、崗位、人員“三大瘦身行動”,經過改革,市管企業集團總部機構設置均控制在10個以內、精減率最高的企業達到57%,人員編制數均控制在80人以內、精減率最高的企業達到58%,管理人員配備更加合理,管理效率持續提升。2021年,持續推動二、三級企業瘦身行動全面落實到位。指導企業進一步降低管理人員占比,原則上要達到行業或標桿企業平均水平,好于平均水平的要持續提升,力爭達到先進水平。截至10月底,二級企業改革已基本完成,三級企業改革正倒排工期抓緊實施。全部市管企業管理人員人數占全部職工人數總體比例為9.29%左右,預計明年七一前,比例將控制在8%左右,并持續鞏固提升,管控體系更加精簡高效。
大力推行市管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制度,消除能上能下機制的“絆腳石”,重點在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優化年齡結構上做文章。推動市管企業全面制定相關制度,今年年底前在集團總部和70%以上子企業推行,明年七一前在各級子企業全面推行。指導企業進一步完善全員績效考核制度,考核優秀的,在選拔任用、評先樹優等工作中優先考慮;考核較差或者不勝任崗位的,綜合運用轉崗、內部退養、降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等多種途徑暢通“下”的通道。2020年以來,市管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184人,占比7.22%,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員4人。
深入推行市管企業分級分類公開招聘,高質量做好高校畢業生招聘及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把市管企業打造成人才聚集“新高地”。持續強化勞動合同管理,各級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均達到100%。推動企業樹立科學定員用工導向,按照定崗、定編、定責、定員標準配置員工,強化全員勞動生產率,對標行業先進企業,合理控制用工總量,鼓勵企業優先培育使用內部員工,從外部引進人員的,重點延攬、引進急需的關鍵核心人才,加大重點院校和緊缺專業畢業生招聘力度。除緊缺急需人才引進和政策性安置外,新增用工原則上全部實行公開招聘。1-10月份,市管企業公開招聘人數占新增用工總數的98.5%。新增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層次人員449人,占新增高校畢業生用工總數的71.5%。推動企業持續建立健全管理、技術、技能多序列崗位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與職業發展通道有效銜接、適度體現崗位價值差異、便于業績考核結果應用的寬帶薪酬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才選拔、使用機制,加強學習培養,全方位提升人才素質、能力。推動企業系統優化員工退出通道,對嚴重違反法律法規、違反企業規章制度、不勝任工作且經培訓或調整崗位后仍不勝任等情況,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全面建立市管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深入推進中長期激勵試點增量擴面,推動市場化、差異化薪酬成為收入分配的“風向標”。加快推進市管企業建立健全子企業差異化工資總額管理機制,根據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情況,加強工資預算管理,嚴控人工成本不合理增長,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激勵制度,推動薪酬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一線關鍵苦臟險累崗位傾斜。2021年,共核準8戶市管企業工資預算總額27.51億萬元,其中基數工資總額25.44億元、單列工資總額2.07億元。健全長效激勵機制,對市管企業開展中長期激勵試點工作進行梳理評估,指導符合條件的子企業有效推進。今年年底前,每戶市管企業原則上新確定1戶符合條件的權屬企業開展中長期激勵試點。到明年七一前,持續推動中長期激勵增量擴面。
全面構建精準高效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市管企業分類考核和全員績效考核體系,充分發揮考核“指標棒”作用。修訂完善市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其中經營績效指標權重為65%,包括基本指標、對標指標和個性化指標三部分內容;改革績效指標權重為35%,包括黨建工作指標、重點工作任務指標兩部分內容。指標設置充分落實了分類考核、差異化考核和對標考核的有關要求,樹立了鮮明的鼓勵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重大任務的考核導向。堅持業績考核與激勵水平雙對標,嚴格落實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實現激勵與約束相統一。推動企業健全完善全員績效考核制度,加大全員績效考核力度。加強對企業負責人副職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的考核,消除考核“死角”,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目標以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責任和壓力從上到下層層傳遞。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與選拔任用、職級晉升、評先樹優、末等調整和薪酬分配的各個環節緊密掛鉤。本年年底前,全員績效考核制度將覆蓋全部市管企業及各級權屬企業,實現全員考核覆蓋全員。下步,市國資委將根據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建立健全市管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效能評估制度,2022年力爭在全部市管企業開展三項制度改革效能評估,引導各級企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走深走實。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市國資委將以我市大抓招商、大抓項目、大抓發展熱潮為契機,立足發展高端制造業、港航經濟,不斷擦亮國資服務品牌,積極推動國企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