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濟寧專場)在濟南南郊賓館俱樂部4樓新聞發布廳舉行。濟寧市委、市政府領導及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發布會,圍繞“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 奮力開創濟寧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濟寧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著稱,現轄11個縣市區和4個功能區,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890萬,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濟寧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求真務實、擔當作為、苦干實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圓滿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目標。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達到4494.3億元、411.8億元。
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歷程中,濟寧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產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濟寧時,作出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掌握了一流技術,傳統產業也可以變為朝陽產業”的重要指示,為濟寧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濟寧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縱深推進“三個堅決”,大力培育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集群,以產業突破引領發展突圍。2020年,“四新”經濟占比達到23.3%,比2017年提高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14家,比2017年實現翻番,今年又新申報624家,預計凈增300家以上;省瞪羚企業達到94家,居全省第4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家。裝備制造、研學旅游、科技金融、紡織服裝4個產業入選省首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在“四減四增”三年行動(2018—2020)實施評估中,濟寧市居全省第1位。
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歷程中,濟寧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實施“十大改革攻堅行動”,“十三五”期間集中突破286項改革事項,“市縣同權”改革等200多項經驗獲省級以上推廣。在2020年國家和省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中,濟寧市分別居全國第24位、全省第3位,入圍全國25個營商環境便利度最高城市,政務服務指標、政府采購指標進入全國標桿城市。目前,全市市場主體達到88萬戶、比2015年增長92%。57家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濟寧,累計投資120億美元,濟寧大地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
始終堅持區域統籌發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歷程中,濟寧始終堅持區域統籌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2020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4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1%。全長41公里的內環高架全線貫通,與都市區外環高速互通互聯,新機場、魯南高鐵、機場高速即將竣工,成為全省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市文化中心“一體四館”、濟寧大劇院、市民公園等城市“新地標”建成投用,城市能級、品質大幅提升,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新城建”試點城市等國家級名片。堅持“五大振興”一體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起勢,糧食總產近百億斤,“濟寧禮饗”榮登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第4名,獲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資格。大力實施“四好”農村公路、農村飲水安全、農廁改造、清潔取暖、污水處理等工程,11個鎮入選國家和省特色小鎮、重點示范鎮,農村環境整治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歷程中,濟寧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兩創”結出豐碩成果。牢記總書記“四個講清楚”和文化“兩創”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加強研究平臺、人才隊伍建設和重大課題研究,自覺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中擔負重大使命。在全省率先推行“圖書館+書院”、鄉村儒學講堂等模式,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掛牌成立,孔子博物館開館運行,尼山圣境成為山東文化旅游新地標,高標準承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孔子文化節、央視春晚秋晚等重大活動,面向全球選聘23名儒學研究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儒學研究成果,濟寧全球儒學研究、交流、傳播高地地位更加凸顯。著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力培育提升干部為政之德,成立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累計培訓全國各地學員8萬余人,被中組部列入省部級黨性教育基地。全市年接待游客近1億人次,獲評中國文化競爭力十佳城市、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成功獲得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承辦權。
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歷程中,濟寧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福祉大幅提升。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始終穩定在80%左右。12.03萬戶、23.8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獲省對市綜合考核“打贏脫貧攻堅戰”單項獎。投入24.1億元,全面完成6948戶、20436人黃河灘區遷建任務,在全省遷建工作總結性績效評價中獲第1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2020年全市PM2.5、PM10濃度分別比2015年改善37.8%、43.3%,優良天數達到231天、比2015年增加71天;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南四湖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入選淮河流域水生態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全力辦好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民生事業,“十三五”時期,累計新改擴建學校316所、新增學位28.3萬個,總投資70億元的市公共衛生“五大中心”加速建設,免費公交、幸福食堂、希望小屋等惠民措施廣受人民歡迎,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濟寧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奮力開創濟寧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