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圣城網訊(記者 戈騰龍)2021年3月29日下午,濟寧市召開“重點項目掛圖作戰”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場),介紹了2021年度掛圖作戰重點項目建設任務。市委、市政府研究形成的兩張清單,一個是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清單110個;一個是重點產業項目清單120個。
市掛圖作戰總指揮部篩選110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作為2021年掛圖作戰一級項目調度推進。其中,又把26個牽動性強、關注度高、重中之重的項目作為一級星標項目,由相關市級領導牽頭,簽訂《承諾書》、立下軍令狀,進行重點調度推進。
在市域交通路網方面,積極融入全國全省交通大格局,聚力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今年完成濟寧新機場航站樓主體工程,明年國慶節前后轉場通航,力爭納入全國干線機場;加快推進雄商高鐵、濟棗高鐵建設,確保魯南高鐵曲菏段年底竣工通車,謀劃爭取濟徐高鐵、濟商高鐵,“十四五”期間力爭建成“米”字形高鐵網絡;完成京臺高速改擴建,機場高速完成90%以上路基工程,推進鄒濟高速(南繞城高速)、曲梁高速等項目建設,推動形成“五縱五橫”高速路網;繼續做好城市軌道交通、濟寧至曲阜市域鐵路對上爭取工作。完成京杭運河“三改二”、湖西航道改造等工程,加快構建“一干雙線十二支”內河航道網絡。
在都市區交通體系方面,繼續推進內環高架及連接線的建設,7月份全面完成地面道路施工,崇文大道跨線橋力爭七一前主線通車,柳行互通立交、蔡莊互通立交年底主線貫通,共青團路北延高鐵連接線年底主線通車;“十四五”期間將分步推進火炬路、濟安橋路、洸河路、龍行路四條快速道路建設,實現內環高架對外與高鐵、高速相聯,對內與城區骨干道路相通,形成“兩環八聯”加“井”字形中心城區骨干路網,實現10分鐘上高架、20分鐘到高速高鐵。
在疏堵保暢工作方面,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持續打好“治堵”攻堅戰,計劃實施古槐路交通疏解項目,渠化改造15處道路交叉口,啟動設置潮汐車道,打通菱花南路南延等16條斷頭路。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編制完成主城區公交線路優化方案,建設經開區、西客站北、魯南高鐵3處公交場站。全面開展中心城區“三小車輛”、城市主干道停車專項整治,11月底完成城區智能交通項目建設。新建12處公共停車場,新增泊位1800個以上,高標準建設路內停車泊位5000個以上,讓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舒心。
在物流產業發展方面,新成立了物流產業發展指揮部,計劃實施港口示范化建設、山東京杭多式聯運(梁山港)、梁濟運河升級改造、兗州國際陸港物流園、“快遞進村”工程等10個項目,引領全市物流產業發展。持續推進港口碼頭整合提升,重點支持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港口發展,加快建設集裝箱港口,大力發展空、鐵、陸、水多式聯運,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建設運河物流產業帶,把濟寧打造成區域物流中心城市。
在生態環境方面,著眼于開展采煤塌陷地生態治理修復,建設環城水資源凈化區,今年續建都市區綠心、十里湖公園(二期)、如意湖公園(一期)、馬場湖公園(一期)等濕地公園,推動加速形成“一環八水、十二明珠”的城市大生態格局,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美麗家園。成立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指揮部,推進引黃西線工程(一期)、洸府河治理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6個項目,增加水資源儲備,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改善城鄉水環境。
在文衛教育方面,繼續推進文化中心三期、河道總督府遺址博物館、“運河記憶”文化街區、魯源小鎮、耕讀書院等項目,彌補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欠賬,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著眼于擴充優質教育資源,有效解決“大班額”問題,繼續推進中心城區中小學新建或改擴建。續建市立醫院二期(濟寧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市公共衛生中醫醫療中心(市中醫院新院區)、濟寧健康護理學院(濟寧衛校新校區)等公共衛生項目,完善我市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整體水平。新成立文旅資源整合推進指揮部,整合全市重點文旅資源,面向國內外進行宣傳推介,不斷擴大濟寧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在新城建設方面,圍繞“一核引領”戰略定位,堅定不移加強太白湖新區建設,推進濟寧金融中心、華強方特、新天地國際商務中心、華僑城等項目,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繼續把運河新城、蓼河新城、西部新城、顏店新城等四個新城,作為中心城區空間拓展的引擎載體和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平臺,全面推動運河天文館、麒麟島創業基地、中關村雙創基地、濟寧智慧博覽物流園(濟寧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在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等方面統籌發力,促進產、城、人深度融合,加速顯現新城面貌。
在鄉村振興方面,今年重點圍繞運河文化帶、泗河生態帶、洸府河經濟帶和東部山區、微山湖區、黃河灘區“三帶三區”布局,堅持一縣一品,集中推進任城區喻屯鎮“濱湖水鄉”、兗州區牛樓小鎮田園綜合體、泗水縣龍灣湖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金鄉十里桃花田園綜合體、高新區花果蔬小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經開區紫薇小鎮等14個項目,指導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繼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2021年,我市將實施市級重點產業項目120個,包含新開工項目51個、續建項目69個;項目總投資134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60億元。項目平均單體投資額超過11億元,其中,總投資過10億元項目有52個,30億元以上項目8個,項目規模明顯好于往年。項目涵蓋了裝備制造、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醫養健康、文化旅游、現代高效農業等“十強”產業,以及圍繞產業配套服務的商貿、物流和公共平臺等相關領域;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57個、年度計劃投資155.8億元,數量和投資均占項目大盤子的4成,充分體現了我市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從區域分布看,濟寧高新區、鄒城市、兗州區作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引領區、先行區,集中了總投資554億元的47個項目,項目數量和總投資均占全市的40%左右,將繼續發揮全市產業項目建設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