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濟寧訊(記者 張靜涵)4月25日上午,濟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有關情況。
據介紹,去年以來,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378件。其中,2021年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1040件,收案數量歷年來首次突破1000件,同比增長10.29%;審結1060件,結案率98.51%,創近年來新高;從案件類別來看,仍然以商標權、著作權侵權案件為主,約占收案總數的94.24%,較2020年相比有所上升;不正當競爭、技術合同、特許經營合同糾紛等案件與往年基本持平;從案件性質來看,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占比高達98%;刑事案件發生總量不多,趨于穩定。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形態不斷出現,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新類型糾紛也不斷呈現。新類型案件的不斷出現,案件復雜程度持續加大,法律適用難度增大,對知識產權審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新的挑戰,中院與市司法局、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強聯絡,搭建了常態化的互助協作平臺,在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完善溝通協調機制、統一執法標準等方面全面達成共識。去年10月,濟寧中院與徐州中院等沿淮海經濟區十個中院共同簽署了《淮海經濟區知識產權司法協同保護工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知產保護區域會商機制、系列案件區域共調機制、程序事項區域合作機制、審判信息區域共享機制、司法宣傳區域聯動機制等,對促進淮海經濟區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一體化發展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在進一步的工作中,濟寧法院將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案件,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大對惡意侵權的民事制裁力度。加大對源頭侵權、重復侵權、規?;謾嗟膽吞幜Χ?,在法定賠償幅度內依法從高、從重確定賠償數額,提高侵權行為的違法成本。如,在審理希諾股份有限公司訴某玻璃制品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中,某玻璃制品公司作為侵權產品生產商,侵權主觀惡意較大,影響較大。法院對其依法從重、從高確定賠償數額,判決其共賠償希諾股份有限公司16萬元,遠遠高于當地銷售商2萬元的賠償數額,從源頭上嚴厲懲治、打擊侵權仿冒行為。
二是加大對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不斷凈化市場環境。去年以來,根據上級統一部署,全市加大了對知識產權刑事犯罪的懲治和打擊力度,強化知識全鏈條保護,共審結15件重大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如,曲阜法院審理的被告人陳某假冒注冊商標罪一案:陳某通過購買洗衣粉、皂粉原料和“立白”“汰漬”“超能”“好爸爸”“碧浪”“雕牌”等品牌洗衣粉、皂粉的包裝袋,在未經商標所有人許可的情況下,在家中生產假冒注冊商標的洗衣粉、皂粉向外銷售,非法經營數額近10萬元,影響惡劣。最終曲阜法院認定陳某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七萬元,打擊一個,教育一片,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三是懲罰與保護并舉,公平公正保護市場主體。以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現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為導向,除考慮權利類型、品牌知名度以及侵權人經營規模和侵權行為性質、時間、后果等因素外,還充分考慮到了當前新冠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商戶、個體工商戶的影響。在審理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訴KTV行業侵犯著作權的糾紛案中,考慮到整個KTV行業當前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較大,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降低了賠償額度,充分體現了司法的人文關懷。
此外,記者了解到,濟寧法院還著力推進信息技術運用,提高司法服務效率。疫情當前,通過山東移動微法院、訴訟服務網、“易審”APP等信息化平臺運用,全面實現全流程網上辦案,信息技術運用貫穿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網上繳費、互聯網開庭、網上上訴等各個訴訟環節。確保了疫情防控、司法審判兩不誤,極大地節約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實現了對外地當事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及時、便捷、高效。
實行案件繁簡分流,實行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對疑難復雜新領域案件細致研究、加強說理,作出指引性裁判。對事實清楚、法律適用簡單的案件,簡化流程和說理,采用要素式、表格式等形式,簡化裁判文書制作。簡化訴訟程序,保障取證權利。根據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經審查認定符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調查令的實施意見(試行)》的,及時向律師簽發調查令。保障維權一方快速、準確取證,增強維權力度和打擊效果。2021年,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成功知產案件575件,調解率達到60%,緩解了案多人少問題,減輕了審判壓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下一步,濟寧法院將繼續圍繞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創新發展的工作大局,以“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膽略氣魄,錨定爭先進位高質量發展目標,積極履行審判職能,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努力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