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圣城網訊(記者 張靜涵)4月18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濟寧市商業秘密保護新聞發布,通報2021年濟寧市商業秘密保護情況。
一、全市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基本情況
(一)企業護密需求迫切。2021年,我市開展了全市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調研工作,發放調查問卷970份,回收610份,并抽取部分企業進行了現場走訪,并于同年8月發布了《關于全市商業秘密保護基本情況的調研報告》。參與調研的企業,從科技創新能力看,涵蓋高新技術企業378家;從企業規???,涵蓋大型企業47家、中小型企業462家、微型企業91家;從業務類別看,涵蓋制造業企業341家、互聯網科技類企業78家、生物醫藥類企業48家。調查顯示,約有10%的企業發生過因商業秘密泄露造成損失的情況,企業商業秘密被侵犯問題正日趨嚴重,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亟待加強。
(二)企業護密意識有待提高。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缺乏,保密意識亟需提高。在維護經營利益上,多數企業僅將目光局限于商標、專利和版權保護等方面,忽視了商業秘密保護的重要性,如擅自將潛在客戶的采購意向或者客戶名單披露給其他公司或者其親屬開設的公司等現象時有發生。調研顯示,54%的企業尚未對員工開展過保密培訓,12%的企業不清楚自己企業商業秘密的類型。
(三)企業保密協議有待規范。企業未能制定保密制度,在勞動合同中未約定保密條款以及違約責任,未與涉密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協議等。調研顯示,僅有22%的企業制定了商業秘密保護制度,9%的企業能夠與員工簽署了保密協議并發放保密費,41%的企業管理層及重要技術崗位員工雖然簽署了競業禁止協議,但協議條款缺乏規范性,17%的企業進行過商業秘密價值的計算。。
(四)企業保密措施有待完善。企業在物防、技防、人防措施方面落實不到位,對于護密細節的管理存在疏漏,造成企業泄密風險增加,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泄密行為,難以尋找泄密人,難以提供證明商業秘密權屬、權利人損失的證據,維權困難增加。僅有18%的企業能夠做到嚴格限定知密范圍,44%的企業對自身的商業秘密界定不清,22%的企業未設置護密管理機構或讓專人負責,17%的企業未采取任何商業秘密保護措施。
二、商業秘密保護工作推進情況
近年來,為全面加強商業秘密保護,營造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緊緊圍繞“惠企、興業、強基”的根本目標,加快建設“數字化、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的商業秘密保護高地,推動形成多方共建、共治、共護、共享的商業秘密保護新局面。
(一)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工程初見成效。根據調研成果,制定了《濟寧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商業秘密保護三年行動計劃( 2021-2023年)》。出臺《企業商業秘密管理工作規范》《濟寧市商業秘密保護示范點建設標準》《濟寧市商業秘密保護指導站建設標準》等一系列制度規范,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商業秘密保護制度,提高企業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目前,全市現已建成商業秘密保護示范點和指導站58處,在建150處,實現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工程建設市縣全覆蓋。
(二)“護密維權”協同機制穩步建立。加強部門協作,將推動商業秘密保護工作和推進商業秘密保護基地建設納入濟寧市反不正當競爭工作聯席會議主要職能,積極構建信息互通、線索互享、協查互助的“護密維權”協同機制。聚焦“維權”“打違”“護航”三大訴求,強化侵犯企業商業秘密案件查處,加大維權助企力度,對于符合行政執法立案標準的案件,迅速立案調查,依法處理。2021年共查辦商業秘密侵權案件4起,位列全省第二位。
(三)商業秘密保護氛圍日益濃厚。按照“服務市場主體跨前一步,市場監管關口前移一步”的工作要求,進行企業走訪,架好溝通橋梁,開展政策宣講,加強對經營者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指導幫扶,助推經營者建立健全內部保護機制。在官方公眾號發布企業商業秘密小知識、商業秘密保護工作指引等文章,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注商業秘密保護的濃厚氛圍,全面提高經營者商業秘密保護意識。2021年共開展政策宣講活動32次,培訓企業1000余家。
下一步,市市場監管局將緊扣創新發展需求,發揮保護商業秘密對企業創新創造、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護航”作用,實現對商業秘密的全鏈條保護,形成政府統領、部門協同、行業自律、企業自主、社會共治“五位一體”的商業秘密保護工作格局。